212 战非洲 2 莫名

流水夜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下午三点,野战营营长鲍刚报告,距离丘陵隘口的最近的城镇甘达拉。()现在已经空了,意大利军队已经撤离。

    甘达拉距离海抗军据守的隘口足足四十公里,同样的位于亚丁湾沿海。海抗军如果想向内陆进攻,必须占领此处。

    参谋胡博丰也通过询问当地懂英语的黑人土著搞到了不少消息,验证了鲍刚的情报。这个港口小城市甘达拉本来就只有一百多个意大利士兵驻守,在上午经过了短暂的一场“战斗”,已经仓惶撤退。

    来自空军的侦查也同样的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消息对于海抗军来说,有好有坏,总体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这个好消息搞得李广有些莫名其妙,实在难以猜度意军是怎么想的。按照两栖登陆战的教科书描述,意军应该在第一时间发起进攻,把海抗军的登陆点占领这才是正道。但是意大利人不按照套路出牌,竟然不是进攻而是撤退,实在是不可思议。

    意军的行为简直是在帮助海抗军。甘达拉的港口虽然被海抗军炸的不成样子,但是勉强可以使用。要知道董刚到达的两个步兵连,除了重机枪和迫击炮勉强可以称作重武器,根本就没有火炮。

    这个小小的港口对于海抗军实在太重要了,占领此处,重武器和弹药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

    退一步讲,海抗军如果撤退的话,有了这个小小的港口也会迅捷的多。

    伴随着有利的一面,当然也有不利的一方面。

    海抗军现在据守的这个三角形地带,面积不大,纵深不过三五公里,宽度也在二十公里以内,防守容易,卡死了隘口基本上就算安全。

    但是意军的撤退,造成了海抗军的控制面积加大。下一个必守或者说必攻之处位于五十多公里之外的山区。那里已经被意大利军牢牢的掌控。根据当地人的描述,那里至少有一千名意大利军队,而且还有坚固的工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样的情势就有些令李广挠头了。

    眼前的情形,等于是海抗军控制了第一道丘陵,而意大利军控制了第二道丘陵。两道丘陵之间,南北四十多公里,东西三十多公里的戈壁沙漠就成了战场。

    如果战场有公平的话,这也算表面上的公平。但是问题在于甘达拉这个港口小镇正处于这个区域,海抗军的补给线时刻受到威胁。

    而且还有一点对海抗军极为不利的,如果海抗军要控制这个区域,总计两千人的陆军好像兵力不足。要知道隘口虽然是主战场,但是戈壁丘陵中间的小路数不胜数,步兵也是可以轻易渗透的,四十公里的战线想维持下去,是需要庞大的兵力的。()

    权衡半天,李广还是下定决心扩展占领区。海抗军目前控制的三角形区域实在太小,从丘陵到海边才三四公里,所谓的战略纵深一点没有。假如意大利人大举进攻,只要拿下了丘陵隘口,海抗军就只好跳海了。

    战场上的对手,双方只要不出昏招,指挥官的选择几乎都是一样的。正所谓敌之要点,我之重点。比如现在李广所能采取的作战方案就是必须拿下意大利军驻守的第二道丘陵隘口,扩大战略纵深。

    而意大利人所能采取的战斗方案,也只能是死守丘陵隘口,等待大军集结。然后重新夺回瓜达富伊角,切断海抗军的补给,拿下海抗军的死守的隘口,把海抗军赶下大海。

    军务紧急,鲍刚立刻派出一个步兵连进驻了甘达拉,控制港口。迈出这一步,海抗军的兵力再次紧张。一个步兵连据守第一隘口,一个步兵连据守甘达拉。

    海抗军的参谋们,打仗或许尚有不足,但是安排后续部队的增援,以及物资增援甚至战场侦察都是相当合格的。

    尽管如此,李广一点也不轻松,要想保住太平洋号,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则需要调集人手对战舰进行维修,二则海抗军的空军力量也必须加强,三来海军力量也必须加强。四者,陆军估计得加派部队,计划中的两千部队怕是难以抵挡意大利方面的全力进攻。

    第一件事情倒是不算困难,袁然带领的打捞队在西非海岸正为维西法国所属的海军打捞舰艇。调动的话仅仅需要十天就能到达亚丁湾,而且在锡兰的唐港,海抗军也有一个船舶维修的小组,估计四五天后也能到达亚丁湾。这件事情的安排虽然周折颇大,倒是不算难。

    第二件事情,就比较麻烦了。空军飞行员,在也门的人手不缺,但是战机却是严重缺乏,本来水上飞机加上战斗力和运输机总共四十八架,可是经此一战,还能投入战斗的不过二十架(有三架水上飞机还在唐港做警戒任务。)。李广在美国订购的飞机不少,而且现在就能交货的数量已经近百架。但问题在于运输。

    当初海抗军移师唐港,动用十多条商船,也才搭载了三十六架战机。随后的一个多月,几趟商船往来才运来了十二架战斗机。

    战斗机这东西不像武器弹药,虽然轻的很,但是很是占用商船的空间,转运很是麻烦。

    因此,李广在安排郑学昌回石像岛的同时,下令黄中华担任在建的轻型航母--自由龙号舰长。

    黄中华可是李广最为重视的一个海军军官,而且跟随李广的时间最长。在海抗军中,黄中华最为另类,也最郁闷,他升职升的不慢,但是一直捞不到打仗的机会。

    从鸟粪船,带皮卡号,再到pc号,霸下号,后来更是担任了皮卡驱逐舰舰长,目前是大西洋号战列舰代理舰长。在海抗军的海军中,黄中华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其重要性绝对不在郑学昌之下,但是他一直没有捞到什么打仗的机会。不是李广不重视这个年轻人,而是这个年轻人实在太有用。可以说这个年轻人已经是海抗军的万金油,那里缺人手就往那里填。真可谓是革命的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

    黄中华对于上战场急的简直喉咙冒火,但是现实情况是他接手一艘船,全舰官兵磨合的刚刚有了眉目,他就被李广派出担任更重要的角色。

    而且黄中华还有一个大优点--为人善于交际,极其适合和欧美人打交道。当初郑学昌被李广派往德国做贸易,后来被黄中华顶替,事实证明,黄中华颇有商业头脑。

    现在海抗军严重缺乏飞机,黄中华再次被李广委派担任自由龙号轻型航母的舰长。只有自由龙这样的船一次才能携带数十架飞机。舱内的标配可以携带三十六架战机,甲板上可以携带十多架运输机(非战斗状态,仅仅是运输。)如果全部装载战斗机的话可以一次运六七十架。用轻型航母运输飞机,效率可要远远的高于商船,事实上二战中各国都采用护航航母或者轻型航母运输飞机。

    李广之所以这么急,除了订购的战机已经差不多可以交货。还有一批运输机也必须尽快运回。这批运输机可不是c47,而是通过寇蒂斯公司牵线做成了一笔生意,美国的几个航空公司要升级换代c47,有一大批的老式双翼运输机要淘汰。

    这些运输机和先进根本就拉不上关系,巡航速度仅仅不到两百公里,航程不足一千五百公里,载重量也不到一吨半。但是这些运输机有大优点--便宜。仅仅七千五百美金一架,而且备品备件的价格更加优惠。

    对于海抗军的商业运输来说,这倒是一个极好的选择。速度慢,发动机小,相应的油耗也少的很。如果用这些运输机运送物资和人员的话,代价将会很低。

    李广之所以对这些老旧运输机有兴趣,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发现国内的交通状况太差,如果是只运输人员的话,空运的费用不仅不高,尤其是长途跋涉时,比起步行或者火车等其他工具都要节省的多。

    要知道仅仅在徐战的防区,海抗军的新兵还有好几千。而且海抗军在计划中还要继续招收学生兵,有飞机的话无疑会加快进程。

    另外即使不招兵,招收工人的话,利用飞机也是极为方便的一件事情。

    当然了如果能用船的话,最为经济,但是海抗军的商船还无法到达整个中国的沿海,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另一个好处是,有了这么多低速运输机,可以为海抗军培养飞行员。从经济的角度,飞行员在初期使用c47或者p40训练代价太高,海抗军很难承担的起。如果能商业飞行的同时训练飞行员,海抗军的飞行员训练成本将会大大降低,甚至有可能边训练边赚钱。

    预计郑学昌到达石像岛,自由轮改装的轻型航母--自由龙号就可以下水,虽然武器以及作战必备的一些装备暂时难以齐备,但是已经具备一艘运输飞机的舰船的基本性能。

    在海抗军急缺战机的时刻,黄中华再次担纲自由龙号轻型航母舰长。这样的来回调动,李广对手下这员爱将深感歉意,郑重给黄中华做出了保证,运输几趟飞机之后,这艘轻型航母,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以及作战全部交由黄中华担纲。总而言之,李广保证,只要黄中华不提出什么要求,他将会永远是这艘航母的舰长。

    作为一支军队的最高长官,李广的进步的很快。作为一支军队,海抗军更是飞速在发展。但是想象中的那种一呼百应,一声令下,官兵各司其职,现在还做不到。

    各司其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足够的人才担纲合适的职务。李广拼命的搜集各类专业人才,但是仍然严重缺乏人才,海抗军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一支部队想做到各司其职,李广真的做不到。比如大西洋号战列舰,到目前别说军官,就连水手都没有配备齐,太平洋号上的官兵回到石像岛,才能填补所有的空缺。

    第三件事情,海军力量的加强,指望的就是郑学昌回石像岛之后,带领大西洋号战列舰立即回航亚丁湾。预计最快也得一个半月时间,这中间海军力量的缺失,李广还得从潜艇部队上想办法。

    第四件事情,对于海抗军不算很难。在唐港已经有了一个齐装满员的丛林营,山地营虽然营长暂未到岗,也已经齐装满员。这两个营加起来有着近三千人,虽然磨合不如鲍钢的野战第一营,还是具备基本的作战素质的。为了应对可能的意军进攻,李广决定首先把山地营调到索马里,而苏青的丛林营则作为总预备队。不过这个山地营,最快也得十天才能到达索马里,在此之前,唯一的战斗力就是现有的两千陆军。

    李广哀叹,一个军官竟然整天在如同一个企业管理者一般的计划杂务。作战指挥本来应当是他的主要职责,但是事实是他花在作战部署的精力远远没有后勤那么多。经过了几年的战乱生涯,李广已经渐渐的适应了这种“工作”。他已经很明白,将军不是那么好当的,这些日常事务的处理是每个将军必须的工作内容。而这些看似杂乱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为战术战略做准备。

    (书是不是好看是水平问题,每日不断更可是态度问题,看在不断更的态度上,求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