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皇帝

河边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 www.630book.io,最快更新将血最新章节!

    “摆驾慈安宫。\ .。。。。。。。。。”

    “起驾。。。。。。。。。”

    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宫宇之间回荡,带出皇家的威严和雍容。

    大秦成武皇帝陛下裹着披风坐在龙辇之上,有些疲惫的半眯着眼睛,年轻的君主,经过了宫廷间的勾心斗角的磨练,也经过了狂风暴雨的洗礼,更经过了统摄四方,出口成宪的风光。。。。。。。。

    此时,他的身上环绕了光芒,凝固了气度,已经隐约能瞅见自古以来,那些强势君王的影子。

    而过了这个年,大秦成武皇帝陛下也才刚到而立之年,进入了一个男人最成熟,也最具精力的黄金年月,和如今的大秦一般,正走在通往辉煌的道路之上。

    不过此时的大秦成武皇帝陛下,脑海中想着的,既非什么江山社稷,也非什么朝野大事,让他有些烦心的却是正经的皇帝家事。

    简单的说吧,他和皇后娘娘闹别扭了。

    两人少年夫妻,大婚之前,连面都没见过一次,谈不上什么男欢女爱,不过是相处的久了,情分也就有了,这在皇家子弟中间,也算是难得。

    让成武皇帝李全寿尤其感激的是,在他最悲伤最难熬的那一段日子中,这个女人都陪在他身边,没有半点的埋怨。

    成武皇帝陛下乃情重之人,这个毋庸置疑。

    所以,登基之后。立即确立后位,统摄后宫,直到前年,才册封出了两个妃子,也都是当年东宫旧人。

    而且,等景兴皇帝大丧过后,本应选秀入宫,充实宫掖,也被他以战事正急为由,拖了下来。

    而现在宫内。可以说。皇后娘娘专宠后宫,无人能及,这都是皇帝陛下的一番心意,朝臣们也喜闻乐见。帝后和谐。可不是朝廷之福嘛。

    不过这一次。皇帝陛下的小辫子被皇后娘娘捉住了。

    皇帝陛下将先帝的沈美人给藏了起来,很可能就藏在兴国公府中。。。。。。。。

    要不怎么说呢,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富有天下的皇帝陛下想要掩盖一些事情,却也要留下很多痕迹,不知怎么就传到了皇后娘娘的耳中。

    这可不是小事,先帝驾崩,那是皇位之争的结果,天下人再计较,也不能宣之于口,只要当今陛下英明神武,为大秦创下基业,天下人也只会交口称赞,果然是一位雄主。

    但如果当今陛下沾染了先帝的宠爱的女人,又传了出去,便是皇家的污点,名声会很不好听,只有最无耻的那些人,才会将这个美化一番,弄的美轮美奂。

    于是,皇后娘娘便趁着西北捷报到来,皇帝陛下兴致极高的时候,隐晦的劝了几句。

    皇帝陛下正在兴头上,一盆凉水浇下来,不但涉及自己,还涉及到立下大功的大秦上将,所以一听就有点恼了,要是真有这么一回事,也就罢了,问题是,他没做过。

    而且,当初行险而胜,每每想起,也是一身冷汗,最不愿听到的话题,恐怕当年的长安之乱就是其中之一,那一夜,虽然尽舒胸臆,那一夜,也同样让他登上了皇位,但那一夜,以及之前,他自觉失去的更多。

    回想起来,他宁愿没有发生那么多事情,他宁愿没登上这该死的皇帝宝座。

    为了那一夜,他献上了本应该是自己女人的女人,为了那一夜,他逼着朝廷上将谋反,那一夜,他弑父杀弟,那一夜,整个长安血流成河,那一夜,他是如此的癫狂,甚至有毁灭整个长安的冲动。

    皇后娘娘触动的也正是他最敏感的那一根神经,而且,选的时机并不好,他心情确实不错,但这样一个时候,竟然有人想要揭开当年旧事,已经身为帝王的他,立马便闻到了阴谋的味道。

    帝王尊严所在,皇帝陛下没跟皇后解释什么,只是随后立即命内衙彻查此事,于是,皇后娘娘宫中的两个宫女,几个太监,便从此消失了。

    但令皇帝陛下失望的是,内衙经过连番清洗,行事不但莽撞,而且还什么都没查出来,在查找线索,审问囚徒上还不如那些刑部的捕快。

    这个时候,也让皇帝陛下有了罢内衙而行正道的心思。

    不过,经这么一折腾,皇后娘娘也伤了心,这些时日都在“病”着,皇帝陛下有心安慰,但朝中大事都在等着,一直耽搁至今。

    如今西北诸事大体已定,科场案余波未平,但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而且,在皇帝陛下看来,朝臣的忧虑有着道理,但却有些过头了,皇帝陛下野心勃勃,早有鼎革科举之心。

    他曾为太子,在六部轮转,在他看来,以他储位之尊,在处置朝廷诸事上,还要战战兢兢,学上好多年,才勉强维持住太子的位子。

    那些读书人有什么,凭着一篇一篇的文章,就能晋身为官,他们能懂什么政务,就算是前些时日,在大殿上见过的那个状元郎,当他问起大秦律法的时候,也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道理来。

    当了官的这些读书人,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这让皇帝陛下对科举之制,感到了失望。

    天下英才,入我瓮中,这天下英才,就是这么一些读书习字写文章,其他一切尽皆不理的人吗?

    当然,自小便入皇家宗学,又有那许多名师教导的皇帝陛下很明白,读书人习的是儒家圣人之道,而圣人所言,忠君爱民者也。。。。。。。

    用这些读书人的好处显而易见,用的其实便是他们的忠心,这对于皇家来说,是好的,而读书人的操守和德行,也能让人放心。

    但志在天下的大秦成武皇帝陛下并不满意,有些人读书再多,也是废物,就像那个周清,号称大儒,还差点做自己的老师,却是引出了科举案,足见其愚蠢。

    不过,话说回来了,即便成武皇帝陛下有这个心思,也觉得无从下手,更不敢轻易下手。。。。。。。

    要知道,自汉时儒术独尊,再到隋唐开科取士,唐末战乱,儒家略有消退,但汉人学儒,已经深入人心,一直到现在,更是大行各国,连金人和党项人,都要在儒学上下功夫,好保证自己的统治。

    可以说,一千多年来,儒学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想要动其根基,非常的困难,一旦动了,会激起漫天风波,很可能要受灭顶之灾,连皇帝也不能免。

    但皇帝陛下想的很长远,如今还只是蜀人,将来大秦囊括四海,那个时候,儒学更加兴盛的中原士子,以及南人士子加入进来,还要发生多少次科举案才会停歇?

    南人所学精微,非是北人可比,是不是那个时候,大秦的朝堂之上,都成了南人的天下?

    南人向来柔弱,占了朝堂要害,大秦又会是怎么一个光景?

    这些心事,皇帝陛下不会给什么人去说,但念头一起,便有些压不住,总会在这个上面转上一转。

    科举案在皇帝陛下看来,更像是一个机会,借此可以做些事情,但该怎么做,却又拿不准,皇帝陛下的苦恼在于,朝堂上可以商量的人,多数都是圣人门生,跟他们商议这个,结果不问可知。

    而其他的一些人,都是些将领,根本问不出什么主意来。

    即便是大将军赵石,皇帝陛下也没抱什么希望,因为大将军赵石,也在读书习字,看样子也是想搏个文武全才的名声,当然,现在看来并不算成功。

    每一想到这个,皇帝陛下便有些想笑,就赵柱国那个身板,一看就是个武夫,还读什么书,习什么字啊,老老实实当你的大将军多好,附庸风雅的,没的让那些读书人笑话。

    当然,这只是皇帝陛下偶尔自娱自乐而已,更有着些幸灾乐祸的情绪在里面。。。。。

    皇帝陛下着眼全局,想的很深很远,想到深处,连自己都有些迷茫了。。。。。。实际上,他所面临的问题,每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曾经想到过,他们的做法不一而足,却都最终做出了自认为最有利的决定。

    就像前秦始皇帝统一了度量衡,使书同文行同轨,就像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像隋唐开科取士,就像后来的八股文章,锦衣卫等等等等。

    其实所有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巩固政权,开一代之局面。

    而这种种手段,针对的其实都是一个群体,那就是读书人。

    显然,大秦成武皇帝陛下有着同样的困扰,也有着同样的野心,至于有没有同样的魄力,又会做出什么,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而今晚,成武皇帝陛下不再想那些令人心情沉重的朝廷政事,他只想为自己能在后宫待的舒服些努努力。

    毕竟年根到了,大将军献捷,据说带回了许多西夏宫廷的女人,是不是要补入皇宫,还要跟皇后商量一下。。。。。。。。。。。。

    (今年过年有些晚,所以让皇帝陛下先过个好年。)(未完待续。。)I752